Image Source:unsplash、tesla、robinhood、Meta
文/Howie Su
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後疫情时代
2021年即将结束,几家欢乐几家愁,不论是国外还是台湾,不少制造业与服务业在今年受创严重,或是延续去年的疫情而还努力从泥淖爬起,但也有几家企业不受影响,甚至成为足以定义2021年的领先者,透过Google Trends声量的搜寻,我们发现四家搜寻热度最高的赢家:TikTok、Meta(前身为Facebook)、Tesla、Robinhood。虽然产业类别都不同,但可以从这些赢家很清楚的看到一个共同现象,擅长趋吉避凶,并在多变时代中预测消费者的偏好。
TikTok:打压下仍一支独秀的短视频王者
虽然受到美国与许多国家质疑其数据运用合法性,TikTok在2021年的全球使用人数已达到10亿人,而这也只不过经过五年的光景(公司在2016年营运)。相较之下,其竞争对手,如Meta与Instagram花了八年才达到这个里程碑。TikTok的短影音已经形成一种消费者次文化,在年轻族群间兴起一种短时间展示自己的风潮,即便是Instagram也仿造其模式推出自己的短影音「reels」,有趣的是,reels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益,甚至许多使用者将TikTok影片上传该处,反而让TikTok倒打一耙。
▲TikTok世界热门曲目
Image Source:tiktok
Meta:以公司名称定义一个新产业
改个公司名称就形成一种新产业大概只有Meta做得到,这家前身为Facebook的公司意识到社群平台的成长曲线已经趋缓,公司需要新的成长动能,目前的社群还是存在现实结构,因此再创造一个虚拟世界似乎又有无限成长空间,为此,公司花了6,000万美元买下一家美国地区性银行-Meta Financial Group,取得商标权後直接将公司改为Meta。搭配元宇宙的发展,这股新浪潮不但可以创造新生态系与商机,也可以遮盖公司过去的丑闻事件。各种元宇宙类股与科技纷纷出现,AR/VR/XR等科技在人工智慧与云端的加持下,未来应有不小发展空间。
▲改名後的脸书开启元宇宙浪潮
Image Source:Meta
Tesla:到倒闭前还是坚持做自己
Tesla大概是笔者看过最有个性的公司,在商业世界中,争议性往往伴随强力话题性,也极少有公司的评价与目光几乎完全倚赖在创办人身上,马斯克擅长用twitter与消费者、投资人、政府,甚至同业展示立场,无论是在自己小孩改名、被批评大举避税而售出股票,或是与Jack Dorsey评论元宇宙的荒谬(唯一差别是Jack Dorsey被创投切割而Tesla老早就上市了),一个做自己的老板带出来的公司使公司股价在2020年上涨700%、企业市值在2021年超过一兆美元。当然公司的技术也可圈可点,包含未来车款将原本的三元电池改为磷酸铁锂电池,引领其他同业跟进、Model Y通过IIHS 安全测试等。一场软体定义的汽车业正在革传统汽车业的命,而特斯拉有无可能在未来已更新技术取代自己,也是笔者相当有兴趣的事。
▲马斯克连卖股票都要问过网友意见
Image Source:Twitter
Robinhood:侠盗横行,散户当道的新金融世界
Fintech公司Robinhood成立的初衷就是打破大银行垄断的藩篱,提供金融小白或是散户族群参与市场的机会,该平台目前已经有2,200万使用者,成为首次投资者的重要社群。除了传统金融商品外,公司也跨入虚拟货币商品,其加密部门Robinhood Crypto近期正与Chainalysis合作,在符合法规的架构下预计在明年推出加密货币钱包,进军加密货币市场。
▲Robinhood已成为金融小白投资的代名词
Image Source:Robinhood
虽然公司以普惠金融为出发点,但其低投资门槛、吸引大量未有相关知识的投资人参与市场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,美国证管会SEC正预拟相关法规提高期权商品的参与门槛,市场解读这多半剑指Robinhood,也有批评者指出,Robinhood本质上为中心化平台,是否形成变相的新垄断模式,也是证管机构积极思考的议题。